真挚的笑容是最好的见面礼,初见袁桂燕,便被她亲切的笑容打动,她用温暖而真诚的声音带我们走进“三里飘香花饽饽”,一席交谈间,我们不仅领略到袁桂燕作为创业者的果敢,更见识到来自这位手艺人的坚定。
灵动的手指穿越面粉之间,厚实的手掌托起一个个面团。匠人的力量,在这动静之间完美呈现。一双手,为自己的人生谱写出华丽的篇章,更缔造出属于“手艺人”的荣耀。
以兴趣为师,与技艺为友在胶东地区,花饽饽是一种极具仪式感的传统美食,过节、贺寿、乔迁……几乎每一个重要的时刻都少不了花饽饽的参与,作为胶东地区民俗文化艺术的代表,造型精致,松软可口的花饽饽蕴含着浓厚的人文情怀和强烈的艺术色彩,是胶东人代代传承的手艺。据袁桂燕介绍,自己小时候,奶奶就经常用面教自己做一些小花样,从那时起,她便对面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份发自内心的热爱,也为自己多年之后与花饽饽的结缘埋下了种子。
自结婚开始的十几年间,袁桂燕一直随丈夫从事建筑行业,生意的风生水起并没有让袁桂燕选择安逸的生活,聪慧独立的她向往拥有属于自己的一份事业,建立自己的生活圈,于是,自主创业的念头便这样萌生了。年冬天,经过一番考察,自幼就颇感兴趣的花饽饽成为了被袁桂燕选中的创业项目。随即她便带着美好的憧憬与坚毅的决心踏上了拜师之路。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钻研和勤奋练习,袁桂燕熟练地掌握了花饽饽的制作技巧,看着普通的面团在自己手中变成一个个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花饽饽,袁桂燕感叹于传统技艺的精巧,也为自己的学有所成感到欣慰。
进修结束后,袁桂燕回到胶州,一手创立了“三里飘香花饽饽”。此时正值年关,袁桂燕将随手做的一锅花饽饽拍照上传到朋友圈,没想到即刻便吸引了一位顾客的注意,并找到袁桂燕订购。很快,袁桂燕的花饽饽成为了朋友圈中的“网红”,受到了众多顾客的赞赏,求购者纷至沓来。花饽饽受欢迎的程度远远超出了袁桂燕的预期,这样的开端令她喜出望外,并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随后,袁桂燕为三里飘香花饽饽制作工艺申请了胶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她开始进设备,收学徒,将花饽饽制作技艺倾囊相授,以“面”会友,钻研技艺的同时也使花饽饽制作工艺开枝散叶,为自己的创业之路增砖添瓦。
指尖上的艺术,塑造舌尖上的经典花饽饽造型饱满,朴实雅洁,看似简单,制作起来却工序繁琐:调面、塑形、蒸制,每个环节都有着一套严格的工艺,任何一个细节出了问题,都可能导致做出来的花饽饽口感不佳。因此,袁桂燕反复试验,认真琢磨,将花饽饽的制作流程标准化、严格化,无论手法还是火候,每个步骤都有严格的把控,以此保证成品的色香味俱全。
美味与健康并重,是袁桂燕始终坚持的。“三里飘香花饽饽”推崇纯天然手工制造,所有原料均采用优质面粉和新鲜的瓜果蔬菜,无任何色素添加,融合了各种食材的特色,营养价值极高。也正因如此,“三里飘香花饽饽”深受消费者喜爱,一经出品便迅速打开市场,大量订单接踵而至,袁桂燕和自己的小团队忙的不亦乐乎。在这个不断加速的时代,各种商品都追求“快步伐”生产,而在袁桂燕的心中,花饽饽的精髓是浓缩在面点中精巧的手工技艺和人文情怀,而非一味地扩大产量,所以,尽管花饽饽制作起来十分耗费精力,袁桂燕依然坚持纯手工制作,订单量大的时候,团队便轮流加班,新春期间,袁桂燕和几个工人更是从大年初一就开工制作,确保按时完成订单。
在袁桂燕看来,与每一位顾客相识都是缘分使然,每一组订单她都会悉心记下顾客的需求,用心按照顾客的喜好设计花饽饽的造型,精心的服务和精巧的手工收获了良好的口碑,“三里飘香花饽饽”凭借大家的口口相传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网红”产品,不仅在胶东地区销路甚广,还受到了全国各地消费者的喜爱,看着家乡特色美食文化逐渐发扬光大,袁桂燕内心十分欣喜,众多顾客的赞赏给了她坚持下去的决心,让她觉得再多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传承浓浓乡味,匠心飘香万里花饽饽之美,美在其自然的材料、精细的工艺、质朴的心境。它塑造的形象千姿百态,均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十分符合民俗文化心理,花饽饽作为一种民间生命力极强的造型艺术,生长和扎根于百姓生活,已成为民俗风情独特的表现方式,这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手工艺逐渐受到大家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联系上袁桂燕,订购者、学艺者络绎不绝,这也使袁桂燕意识到传承的重要性。
“三里飘香”的花饽饽花样繁多且匠心独具。袁桂燕认为,中式面点的精髓,也是传统面点的核心,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开始选择回归天然、健康并且有意义生活方式,为了更好地发扬这项技艺,袁桂燕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例如将好的原料配以卡通片里的角色,让小朋友更近距离的接触只有在电视里才能看到的卡通萌宠,传统的配方加以独特的工艺制作,让更多的卡通形象深入孩子的心,让孩子欢快的心融化在一个个温柔如是的眼神里,让幸福和快乐的感觉充斥在所有有爱的氛围。袁桂燕说:“再平凡不过的馒头,只要用心也能赋予它新的生命,有了天然的食材,独特的创意概念,色彩丰富的搭配,馒头就不再仅仅是馒头,而是一件艺术品”在品尝美味的同时,更给予顾客视觉上的享受,是袁桂燕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
袁桂燕坦言,“三里飘香花饽饽”的创立,不仅使自己掌握了一门经典的传统技艺,更让自己收获了自信,她说:“自己的花饽饽每次被客户称赞,都觉得很骄傲。”与“花样馒头”的结缘,让袁桂燕坚定地踏上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之路,带着崭新的希望与匠人的精神不断前行。
精致的花饽饽不仅是一种食品,更是一件件生动的艺术品,您既是企业家,也是钻研技艺的手艺人,您认为“企业家”和“手艺人”的身份,哪个更能让您获得幸福感?
一直以来,我十分敬佩从事创造性工作的手艺人,他们可以将自己全身心地完全托付于一门手艺,一辈子打磨这门手艺,至死方休。这样的精神值得我学习。因此,“手艺人”的身份更能让我获得幸福感。
据了解,您为三里飘香花饽饽制作工艺申请了胶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您认为“非遗”技艺,应该怎样在创新与传承、保护之间保持平衡呢?
创新不是空中楼阁,需要在传承中有所突破;传承不是默守陈规,需要顺应时代,传承与创新相辅相成,留住根本的技艺,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改良,将二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延续传统手工艺的生命力。
请您谈一下未来贵公司的发展规划。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三里飘香花饽饽将传承传统手工艺放在首位,未来,我们也会在现有的基础上丰富产品线,做出更多具有时代特色的面点产品,希望将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民俗文化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