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艰辛拼搏路笑看煤城最美时
公司退休老干部、原七台河矿务局副总工程师陈井和
年,陈井和在鸡西矿院毕业分配志愿栏里填上了七台河矿务局。这个选择,他用一生去坚守。也正是这个选择,让他成为七台河矿区光荣的建设者。
当时为什么选择七台河矿区呢?陈井和说:“我在大学学的是矿建专业,那时七台河矿区百废待兴,正需要矿建专业的大学生搞建设,我想是党培养了我,我就应该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里搬。于是,我就被分配到了新建矿。”
谈起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七台河矿区的生活情况,陈井和感慨地说:“都说矿区苦,只有来过才知道。条件真的是太艰苦了,当时流行一句话:一进七台河稀泥没脚脖。我们穿的衣服就是工作服,吃在食堂,‘细粮’和鱼肉对我们来说都是奢望,住的是四面透风的集体宿舍。”
在那个艰苦的年代是什么支撑着他扎根煤矿?
陈井和说:“既然选择了煤矿这一行,再苦再累都不能轻言放弃。作为七台河矿区的建设者,我对这片热土有着深厚的感情,以至后来有位领导想要把我调到佳木斯工作,但都被我婉言拒绝了。在我的内心深处,家在、事业在、根就在、心就在,选择了就从一而终,更主要的就是毛泽东思想激励我们干党的事业,必须对党负责。”
说起难忘的工作经历,陈井和打开了话匣子:“让我难忘的是在新建矿一井当井长的时候,我带领多人打会战,日产煤炭吨。那时候没有加班费,也没有班中餐,下井出的是力气,讲的是奉献,看的是风格,没有人偷奸耍滑,也没有人邀功要待遇。我们瞄准目标,甩开膀子干,大会战时别的井区也会来支援我们,井下一片繁忙的劳动场面,那个画面还定格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每个人的记忆中都有一段难忘的激情岁月,陈井和也不例外。陈井和说:“在我心里难忘的是年到年的三年,这三年,七台河矿务局拼命学大庆,跑步赶开滦,建设特别能战斗的矿工队伍,积极探索采、掘、机、运、通五大系统配套和突破年产二百万吨煤炭、把七台河矿区办成大庆式企业及坚决打好煤尘、瓦斯、顶板、机电、运输为重点的‘两好六消灭’安全管理攻坚战、将土法上马的小井群建设成现代化煤矿的途径与方法。”
那时有哪些难忘的事?陈井和说:“难忘的事情太多了,但有一件事我印象最深刻。我在新建矿工作时有个同事叫戴洪年,后来调到新立矿任矿长。一次,新立矿井下发生大冒顶。得知消息后,我万分焦急,立即派汽车拉着处理冒顶经验丰富的七、八级工去支援,到了新立矿后立即下井帮忙处理,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了任务,扒出了被埋的设备。”戴洪年看到一群陌生的脸孔就问他们是哪里的,工人说是陈井和派来的,这件事让他感动不已。冒顶处理完后,戴洪年带着酒来慰问新建矿干部工人,干部工人围坐在一起酣畅淋漓的举杯,真是甘甜醉人啊。
都是有故事的人才能听懂心里的歌,提到往事陈井和历历在目。陈井和说:“我在新建矿北采区当区长的时候,一次找坑木场主任要材料。见我材料要的多,坑木场主任就问我要这么多干什么。我说要干一个大车场子。”坑木场主任一脸不屑地说,根本没听过,也没见过,能干出什么名堂?那时,他认为我不会干、干不好,不太想出材料。在陈井和的据理力争下,他最终还是给了材料。领到材料后,陈井和要求施工队严格按照规程施工,必须上尺上线施工,车场子如期建成,坑木场主任偷偷来看后心服口服地说:“陈井和干活能找到门道,车场子干得漂亮,让我们开了眼界。”
陈井和,年在七台河矿务局副总工程师岗位上退休。他在谈到对企业发展有哪些寄语和希望时说:“我每年都参加公司离退休干部处组织的调研活动,每到一个矿我都了解矿井安全生产发展情况,因地制宜地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近年来,企业发展形势严峻,我心里很着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前瞻性的决策,就会走投无路。我认为,直面困难挑战和事关企业长远发展方面公司党政领导的发展思路是正确的,改革脱困的态度是坚决的、工作措施是得力的。我坚信,企业的困难只是一时的,只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大胆改革、加强管理,提高矿井机械化程度,深化用人制度改革,企业就一定能够摆脱困境,实现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