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定襄县招商引资的背后:不得不说的官场潜规则
山西定襄县招商引资的背后:不得不说的官场潜规则
Time 17:42:09 情感驿站 爱情婚姻
今天的搜狐站有一则:山西省的贫困县——定襄县为了凝聚人气、招商引资,近三年来先后四次邀请明星前来助阵,结果项目没引来几个,钱却花去1200多万。与此同时,该县大量迫在眉睫的民生问题因为财政困难而搁浅。
在我的印象中,山西最知名的是煤炭、矿难和假。我此前对定襄县一无所知。搜狐说:新一届定襄县政府组成后的第50天,即2006年11月17日,新任县长贾玉文就弄出一个 2006山西·定襄(太原)招商引资会项目推介会文艺演出,演出由两位电视“名嘴”主持,数位演艺界当红歌星亮嗓,整个演出花费了450万元。
贾县长看来是擅长搞大型活动的,具有很强的组织、策划、公关能力,并且请明星搞招商引资明显上了瘾。贾县长一发而不可收,此后又搞了三次这样的大型活动。第四次演出是2008年1月30日,我算了算,贾县长在不到450天的时间里,花掉了1200多万元。在山西,真正的有钱人不是煤老板,而是像贾县长这样的政府官员。国库里有的是钱,反正又不是自己的,花着根本不会心疼。
说实话,搞大型活动,作为一个一县之长,其实很累,如果招商引资效果不好,难免引起坊间议论,吃力还不讨好。那么为什么在全国有这么多县市热衷于请明星、名嘴搞演出呢?有以下几种情况:
确实是为了招商引资,提高当地知名度。只是我不清楚有没有人专题研究过,请明星演出的性价比如何?值不值?有没有更好的招商引资方式?政府的任何一项决策,尤其是那些耗费巨大的决策,再也不能由一两个人拍拍脑袋、头脑发热就决定了。改革开放都30年了,我们早就过了交学费的年头。30年,至少应该本科毕业了吧,就是铜头也煮烂了。
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积累升迁资本。中国的官场体制,决定了官场中人必然以实利为第一,最怕的就是自己的劳动成果不为上知,尤其是那些后台不硬的从政者,更热衷于搞出一些大动作来,以吸引上峰的注意力。很多县市喜欢搞献礼工程、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这些所谓的工程,看得见、摸得着,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媚上。另外,上峰想要提携,也就有了说辞和理由。
恐怕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官员可以借工程、活动上下其手、中饱私囊。甚至可以说,对很多官员来说,这是最主要的因素。举例来说,在市政建设中,经常过不多久就重新开挖路面;种的好好的草,没多久就重新换品种……有人指责这是重复建设,是短视。指责得没错,但却不知里面暗藏的玄机。殊不知,正是这种重复建设,为前任、后任创造了发财的机会。如果前任很负责,很有远见,建好的工程能管一百年,那不仅把自己、下属的财路断了,也把继任者的财路断了,会引起公愤,罪莫大焉。正需要在这些不断重复的建设中,玩些猫腻,博一个宦囊丰厚。官场中人深谙此道,彼此心照不宣,互留发财的漏洞。也就是说,短视,是故意的;重复建设,也是故意的。不来回折腾,哪里捞钱?一些形象、政绩工程,正是中饱私囊的极好机会,也是献媚上司的好机会。自己就不要说了,工程回扣是潜规则;多搞几个形象工程,或者规模搞大一些,包括上司在内,大家见者有份,一起获利,何乐而不为?否则谁会费心去搞工程?那多累啊,当官人是聪明的,一向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拿定襄县的招商引资演出来说吧,搞一次也就够了,反复地搞,密集地搞,不能不让人怀疑其中有手脚。1200万,不大可能都花在活动本身上吧?还有的流向哪里?恐怕又有一批人发大大小小的财了吧?
现在国家经济发展,很多部门经费充足。我不知道部门经费是否每年都花光,结余部分是否流转到下一年使用。小民不得而知。但是联系起这些年来公款消费层出不穷,餐饮、接待、购车、旅游、出国……等等,我推测政府部门是卯足了劲花费国家下拨经费的,这很自然,首先钱很多,国家的钱,不花白不花;其次,要是今年经费竟然结余很多,那么明年还能要求多划拨一些经费吗?在这样的逻辑下,官场的奢侈之风是必然的。这也是官场的潜规则。有人调侃,韩国的奶牛都认识中国人了;更有甚者,欧洲的妓女都能用中文说“你好”“要发票吗”。这很正常。一个不公开、不透明的政府,没有什么事情是不正常的。
本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