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里医院看白癜风比较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o4ba22w/刚刚过去的一周
全公司重点工程又有哪些好消息
小铁匠这就带您去看看
工程篇
大临铁路全线轨道铺通,未来将结束云南临沧不通铁路的历史
12月5日0时,在大临铁路新民隧道施工现场,随着中国中铁一局新运公司施工人员将最后一对米长钢轨准确落在道床上并成功与短轨合拢,标志着大理至临沧铁路全线轨道铺通。
今年受疫情和隧道控制性工程建设进度的影响,全线铺轨工期大大压缩,加之线路坡道大、运距长、单线铺轨运输组织困难大、工程线交叉作业频繁等因素的干扰,按期完成铺轨施工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为确保轨通目标,项目部提前谋划,科学组织施工生产,由原本的一个铺轨基地增加到三个,梁场也由一个增加到四个,同时投入4台架桥机不间断作业,并积极开展劳动竞赛活动,不断掀起抢工大干热潮。
大临铁路的开通将结束云南临沧不通铁路的历史,全线正式运营后,大理到临沧时间将压缩到1.5小时,对改善滇中和滇西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助推我国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起到积极作用。
中老铁路玉磨段勐养隧道顺利贯通
12月5日,历时五年奋战,由中国中铁二院勘察设计、中国中铁三局施工的中老铁路玉磨段重点控制性工程勐养隧道顺利贯通,为加快中老铁路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勐养隧道位于云南省景洪市勐养镇(中国亚洲象第一镇)境内,全长13.公里,为单洞双线隧道,全隧采用“3座斜井”辅助坑道方案施工。
为了避免施工对亚洲象的干扰,给亚洲象让道,线路采用勐养隧道直接下穿野象谷自然保护区。作为全线重点控制工程,勐养隧道兼具云南地区复杂多变地质特性,且多处穿越断层、浅埋地段、高速公路、富水地段等,施工过程中存在浅埋塌方、滑坡、顺层偏压、涌水、高地应力、放射性及瓦斯等风险。
为应对复杂多变的区域地质情况,项目团队以动态设计为支撑,结合施工开挖揭示地质情况、超前地质预报资料、监控量测成果等,为隧道分段制定针对性施工措施,做到“岩变我变”;并对下穿高速、浅埋段等施工安全风险高的特殊工点专门研究设计及施工方案,为其隧道顺利贯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确保了隧道的顺利贯通。
贵南高铁全线最高墩0号块浇筑完成
12月2日晚,随着最后一车混凝土的浇筑,由中国中铁广州局承建的贵南高铁公里线路上最高桥墩——桐子园双线特大桥3号墩0号块浇筑完成,标志该桥“高墩连续梁”施工的全面开展,开启了梁体结构施工的新阶段。
贵南高铁贵州段桐子园双线特大桥3号墩高.5米,相当于33层楼的高度,其中,该墩0号块截面高度为12m,宽度为12.6m,长度14m,混凝土浇筑共计立方米,整体重约吨,是全线控制性工程。
贵南高铁作为我国西南地区首条设计时速公里的高速铁路,全长公里,是国家“十三五”交通扶贫16个重点铁路项目之一,建成后将与成贵高铁、贵广高铁、渝黔高铁等共同构成川渝黔及西北地区至华南沿海地区间旅客交流的快速铁路通道,形成川渝黔及西北地区与南宁、北部湾、粤西、海南及东盟国家等地区旅客交流的便捷主通道。
全国最大县级高铁站正式启用
12月2日,有浙东南交通门户之称的苍南高铁站启动仪式在进站口匝道桥举行,标志着全国最大县级高铁站正式启用。
据了解,由中国中铁四局建筑公司承建的杭深铁路苍南站改扩建工程于年5月8日正式开工。期间,项目部科学组织施工,利用“天窗点”时间完成大量工作,不断优化施工方案,严把安全质量关。坚持“微改创新”,积极克服疫情影响,顺利完成了各项节点目标。
该项目总投资6.4亿元,改扩建后,建筑面积由原来的平方米扩至平方米,包括站场新增到发线1条,增设站台1座,新建进站匝道、跨线天桥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站房同时可承载乘客达到人,运送辐射范围扩大至平阳、泰顺、福鼎等周边县市,是杭深铁路沿海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提升了苍南作为温州大都市南部副中心的交通水平,对浙东南区域交通和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全国在建最东端高寒高铁——牡佳高铁全线铺轨贯通
11月30日,在位于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小五站镇的牡丹江至佳木斯高铁施工现场,随着中国中铁五局建设者将最后一组长钢轨鱼尾夹板安装完毕,标志着全国在建最东端高寒高铁牡佳高铁全线铺轨贯通,为年全线进入联调联试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中铁五局承担牡佳二标段35.89公里路基、隧道、桥涵及孔箱梁预制架设、.1单线公里正站线轨道铺设及85.87万方道砟铺设等施工任务。自开工以来,项目部先后于年5月8日完成全线首孔箱梁预制、7月10日完成全线首个梁场认证、年底标段隧道率先全部贯通、年6月15日全线首铺,屡创“牡佳速度”,领跑全线。
牡佳高铁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的重点铁路工程项目和《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主要建设项目,也是目前在建的全国最东端的高寒高铁。线路全长.6公里,起于牡丹江市,经林口县、鸡西市、七台河市、桦南县、双鸭山市终至佳木斯市,线路设计时速公里,是目前黑龙江省境内里程最长的高铁线。建成后,将成为黑龙江省内继哈大高铁、哈齐高铁、哈牡高铁后,第四条高速铁路,届时,黑龙江省内将有8个地级城市实现高铁相通。
世界上首座三塔四跨双层钢桁梁悬索桥中塔封顶
11月30日,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注至中塔上游第25节塔柱模板内,由中国中铁大桥局承建的世界首座三塔四跨双层钢桁梁悬索桥——温州瓯江北口大桥中塔顺利封顶,大桥所有主塔建设完成,接下来将进入主跨悬索桥桥面施工。
瓯江北口大桥中塔纵向为A型,横向为门型,塔柱高度米,共分为25节浇筑。中塔建设需克服多个难点,一是大桥中塔系国内首次采用A型混凝土刚性塔,内腔界面变化大,结构形式复杂,施工难度大。二是水上施工且作业面小,涉及钢筋、爬模、劲性骨架、横撑等众多工序。机械设备多,吊装任务多,施工设备时间、空间上存在较多干扰,综合组织难度大。三是塔柱与横梁异步施工,上下交叉作业,且施工处于台风高发区,安全风险高。
自年11月开工至今,中国中铁大桥建设者们勇于创新,利用BIM技术进行施工模拟,提前做好技术准备工作;采用“塔柱与横梁异步施工”的方案,合理安排塔柱与横、纵梁施工;调整塔吊资源投入,由两台2台平臂塔吊调整为四台,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克服强潮、台风、高温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不断优化施工工艺,塔柱每节施工时间由8至9天缩短至6天,塔柱施工速度约为0.56米/天,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最终,经过一年多的攻坚克难,提前实现了封顶这一阶段性目标的胜利,也为后续大桥索缆架设提供有力的保障。
“粤北第一桥”韶州大桥合龙
11月30日,随着最后一片钢箱梁架设到预定位置,由中国中铁七局三公司承建的广东韶关韶州大道项目控制性工程——韶州大桥顺利完成合龙,标志着韶州大道工程实现全线贯通。
韶州大桥是韶州大道项目的关键性控制工程,具有桩深、塔高、梁重、跨大等特点,全长米,宽44.5米,主桥为钢——砼混结合斜拉桥,主塔为多曲面圆拱形独塔双索面斜拉桥,塔高.5米。该项目创造了粤北地区桥梁建设史上“七个第一”。一是内江深水河道复杂岩溶地区钢栈桥及施工平台;二是地质断裂带复杂地质砂卵石串珠溶洞桩基施工;三是大直径超大吨位钢护筒精确定位施工;四是大直径异型变截面超重钢筋笼施工;五是内河深水施工平台大型门吊拼装施工;六是千吨级主墩钢吊箱施工;七是多曲面变截面拱形非对称性独塔钢砼结合斜拉桥施工。韶州大桥在设计建造方面,不管是高度、难度、施工工艺等在粤北地区均属第一,被称为“韶关门户”、“粤北第一桥”。
该桥建成后,将成为连接曲江区与芙蓉新城的重要交通桥梁,不仅可以改善曲江到韶关主城区的交通运输条件,同时也将加快推动曲江融入韶关主城区一体化进程,对拓展该市发展空间、实现“三区融合”、带动沿线区域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成都又有两条地铁线路即将开通
11月27日、30日,成都轨道交通8号线一期工程、9号线一期工程先后通过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正式进入开通倒计时。
成都轨道交通8号线一期工程兼有“交通疏导型”和“规划引导型”功能,由中国中铁总承包。线路呈东北-西南走向,全长28.97km,全地下敷设,共设车站25座,均为地下站。
成都轨道交通9号线一期工程是我国首条在大运量城市骨干线路上,以全商业模式一次性建成的全自动运行轨道交通工程,也是我国中西部首条全自动运行轨道交通线路。9号线一期工程是中国中铁以PPP模式承建,由中国中铁城投管理,多家工程局参建。线路全长22.18km,共设车站13座,工程总投资.83亿元。
成都轨道交通8号线一期、9号线一期开通后将对成都加快构建以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城市绿色交通体系,提升城市能级、引领城市发展,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强大的支撑。
深圳地铁14号线首个新建车站区间隧道贯通
11月30日,中国中铁九局深圳地铁14号线宝荷站~宝龙站区间右线“开拓号”盾构机顺利出洞,标志着地铁14号线首个新建车站区间贯通的隧道。
该隧道单线长.6米,途经宝龙大道、下穿人行天桥、次高压燃气、高压电力管线、侧穿管廊综合井等多个重大风险源,多次穿越上软下硬、富水地层。针对该区间施工周边环境风险高,地质复杂等各类不利因素,项目部迎难而上、科学组织、超前谋划、攻坚克难,按期实现盾构机圆满接收,向着全线“洞通”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同时也为接下来铺轨工作和完成“决战四季度”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工业篇
我国新型接触网“顶梁柱”首次出口以色列
12月3日上午,满载着由中国中铁电气化局旗下中铁电工保定制品公司自主研制的新型接触网支柱的集装箱船,缓缓从上海洋山港驶出,驶往以色列阿什杜德港,标志着我国新型接触网“顶梁柱”——新型C40等径圆接触网支柱正式首次出口以色列。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单根接触网支柱上,将安装悬挂棘轮、坠砣、腕臂、接触线等各型接触网零部件余种,设计负荷容量高达千牛米,是传统地铁接触网支柱强度的3至5倍,成为了接触网悬挂系统名副其实的“顶梁柱”,将为以色列轻轨电气系统建设提供根本保障。
此次出口以色列的新型接触网支柱,采用新型C40等径圆管柱材料,运用激光切割和数控折弯技术,使用机器人精密焊接和手工平整焊接相结合的“双料”焊接工艺,通过了国内CRCC(中铁检验认证中心)认证和欧盟EN0标准检测及CE认证(欧洲统一认证),解决了柱体变形、扭曲等技术难题,实现了对接触网钢结构的高精度自动化生产,全面提升了产品的结构强度、力学性能和精密程度。我国新型接触网支柱最大亮点是首次采用了内置式坠砣结构,该结构为支柱内部固定导向轮,将坠砣置于柱内,具有传动效率高、占用空间小、抗腐蚀性能高等技术特点,具备断线制动及施工方便等特性,将使以色列特拉维夫轻轨红线的供电系统更加稳定可靠。
据悉,中国中铁电气化局中铁电工保定制品公司将累计向以色列出口余吨各类接触网支柱,我国新型接触网支柱产品将在以色列轨道交通项目广泛应用。
信息来源丨中国中铁所属相关单位
本期编辑丨邵军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