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柯称
通讯员张泽云周华
视频剪辑柯称
00:38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电视问政’,今天我们就巡司河治理来一场专题问政……”这不是真的直播节目,而是武汉市长虹中学一堂地理课上的一幕。12月15日,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国家级示范区(武汉市)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系列研讨活动走进长虹中学,两堂公开课分别聚焦校内绿化问题和学校周边的巡司河,全国多名教师参与线上线下观摩了这两堂课。
课堂上播放学生调查视频
学生给树“看病”启发校长
我们校园里有哪些植被?同样的植物,为什么在有些区域生长良好,在有些地方长势不佳?针对现存的问题,你有什么好建议?第一堂课上,执教的洪山高中教师杨明,用一系列问题贯穿课堂。
杨明老师和学生讨论校园植物布局
讲台下,长虹中学的六个学生小组有备而来——前期,他们已在校园内各个角落进行了调查,绘制了校园绿植分布图,还形成了调查报告。“学校里种植的主要有樟树、杜鹃花树、荷花玉兰、马蹄金、苏铁、黄天竹、红花檵木、桂花树等等”“院墙边的樟树生长良好,因为樟树喜光、喜暖湿,而这里正好朝南,无遮挡、光照好”“教学楼间的紫薇,因为阳光被遮挡,生长状况不佳”……学生们指出,部分植物没有栽种在合适的地方,导致长势不佳。
此外,学生们还调查发现,人为因素也导致部分植物受影响。比如一株桂花树从未开花,可能是因为桂花不耐烟尘,但它离校外一处工地不远,常受粉尘污染。操场边的樟树枝叶比院墙边的稀疏很多,可能是因为这里没有护栏保护,受到人为折损,而且这里硬化路面多,日常浇水护理不够。
数十名武汉教师线下观摩
听到这些,有观摩的外校老师和长虹中学校长袁雪峰打趣说,“全国各地老师都在线上听课,学生们这是‘自曝家丑’啊!”袁雪峰笑着回答:“没关系,学生通过深度探究,收获了实打实的知识,也给了我很多启发。我们的新校区马上要开工建设,绿化规划一定要更科学严谨地论证。”
杨明老师说,这堂《项目式学习课例:校园植物绿化的优化探究》深挖植被与环境的关系,学生通过深入调查,形成优化建议,会促使他们今后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