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台河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援绥战疫最美白衣天使践行抗疫精神 [复制链接]

1#

风雨无阻“疫”往无前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白衣天使逆风而行。年1月14日,医院在接到市卫健委发出的支援绥化核酸采样工作的战疫通知后,医院支援绥化市核酸采样紧急动员会议。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市卫健委的要求,迅速组建了由内科系护士长李华带队,30名护理人员组成的核酸采集医疗队。他们积医院的号召,在1个小时内迅速集结完毕。

明知前路艰险、病毒无情,医院医疗队的工作人员仍选择了逆行出征,下午15:00时,队员们带着组织的期望,带着全院职工的重托,带着亲人的嘱托,跟随七台河市援绥核酸采样医疗队出发。

出征前,王群院长满怀深情地说,年的那场战疫,医院医务人员扛起了责任,负重前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出“人医人”队伍过硬的思想素质、精神风貌和优良作风,戮力同心守护着百姓健康,从而铸就了医院抗击疫情的最强精神。此次出征,援助绥化市疫情防控战疫,任务光荣而艰巨,希望大家继续秉承“医院为人民”的服务宗旨,践行抗疫精神,不辜负政府和百姓对我们的信任,期待采样队全体队员不辱使命,平安归来。

医院党委书记马艳秋叮咛即将出征的30名采样医疗队队员要做好自身防护,科学安排工作,注重劳逸结合,医院党委永远是大家最坚强的后盾。她说:“我们相信依靠你们的能力、勇毅和善战,一定能出色完成这次援绥核酸采样任务。

医者仁心,铿锵前行。作为采样医疗队队长李华郑重表态:“请组织、请领导放心,我一定全力以赴带好这支队伍,积极投身绥化市疫情防控工作,保证完成组织交予的采样任务,为绥化市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役做出医院的贡献,为医院增荣,为家乡七台河争光。”

挥洒汗水“疫”起加油

只要心手相牵,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抵达望奎后,医院采样医疗队全身投入核酸检测采样工作中,他们每天天还没亮便整装待发,回到驻地却已是后夜凌晨。他们每天穿着不透气的防护服进行采集工作,一站就是一天。在室内进行采集,衣服里面汗如雨下,护目镜上水蒸气满满,衣服、裤子里面都是湿湿漉漉的;在村屯的路边采集,迎着零下31度的寒风,队员们从头到脚冻的刺骨般的痛,并且采集时每更换一人就要手喷洒消毒液一次,每一次对手和身体都是雪上加霜。工作结束时,脱下手套,每个人的手都是水肿的或紫黑色的,身体浑身打颤冷的哆嗦着……每次工作结束后,队长李华都会心疼地泪湿眼底,她既要像大姐姐一样照顾安抚好队员们,作为队长,她还要时刻为这个团队鼓劲加油。

1月18日,正当采样队准备离开望奎时,又接到为养老院名老人采集核酸的任务。这里的老人大部分都不能自理,有痴呆的、有下肢瘫痪的、有脑瘫的,还有暴躁症的,需要到床头采集,给采样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养老院室内温度又特别高,穿着防护服的队员每行走一步,都是汗流浃背而又沉重,更有的队员因生理期,里面的棉裤湿透了也仍然坚持着,逐个楼层挨个房间的进行采集。“大爷,大娘,请您坐好,张开嘴,发出a音,不要紧张,我们给您采个咽拭子”……在养老院里,队员们既要像哄懵懵懂懂的小朋友一样安抚着老人,又要一边迅速熟练采样,这一声声“大爷、大娘,”一句句“张嘴,听话,发a音,”都充满着爱心和耐心,温暖着每一位老人。

1月20日14:30分,采样医疗队在火箭镇九队工作时,又接到派两名队员到宫家屯去采样的任务。队长李华考虑到屯与屯之间的距离有些远,就派出两名男队员朱文军、葛书源坐着村民的农用敞篷车前往宫家屯。当农用车进入田地的时候,不料车轮和人都掉进了地坑里,这寒风凛冽渺无人烟的田地里找不到任何能够帮助的人,他们就爬下车拼尽所有的力气去推车,车推上来后才发现已无法使用。为了不耽误采样,他们只好冒着寒风徒步近一个小时来到了宫家屯采集点,当地居民们被感动的一声声说着:“小伙子,辛苦了,谢谢你们!”当他们回到大队伍时却没有一句抱怨,而是笑着说:“还好是我们男生,要是你们女生可咋办呀。”这简单的一句话,饱含了同志间的团结、互助和关爱,更是让所有女队员们热泪盈眶,感动不已。

在望奎的社区、街道、路口、学校、敬老院、各个村屯及家家户户都留下了他们最有温度的足迹,他们日夜奋战,感动着居民,也被居民感动着。一声声感谢、一句句问候、一份份关爱,当地居民质朴的话语温暖着队员们的心,让这个寒冬暖意融融。

白衣最美“疫”路芬芳

柔肩担重任,大爱耀望奎。抵达望奎以来,每一次的任务都是考验着采样医疗队应对风险挑战的决策力和行动力。因为这里的每一个采集点不同、环境不同、工作准备不同,队长李华都会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边指导、边严格把控好每一个环节。坚守无菌操作不仅是为了做好队员们的防护,更是为了保护老百姓的安全,而这也充分体现了医院护理队伍过硬的业务能力和团队素质。

在援望23天的工作中,医院采样医疗队共参与了8轮全民核酸检测采样工作,他们不舍昼夜、不顾安危,用负责的态度和过硬的业务能力,保证了采样工作的安全高效,无论是入户采集还是集体采样,医疗队的队员们都尽己所能出色完成了每一次任务。

在异乡,他们是冲锋陷阵的勇士,在家中他们和普通人一样,是女儿、是儿子、是妈妈,有时甚至也是一个病人。

护士孙佳欣,谁都不知道她小产还不到一个月,她放弃了在家好好调养身体,默默的和大家一起在这冰天雪地里工作着,却从没有一句“我不行”。

护士周晓琳,一直配合着护士长工作的,她承担大家一次次的培训、统计和组织工作,凡事想到大家前面,就是个小大人儿一样。

护士杨旭月,这是个抖音小达人,每天嘻嘻哈哈、风趣可爱,她说:“我们是来干什么的?不就是干活的吗?走!”那声音洪亮有气势,绝对有红色娘子军,杨家女将的风范,那声音就像义勇军进行曲一样鼓励着大家战斗。

男护士朱文军,是一个话少能干的大男孩,任何体力活都有他的身影,并且随时随地照顾着大家,经常听到大家喊着:“朱儿”“小朱”“朱哥”,在这次援望的工作中,他已经历炼的不再是一个大男孩,而是大家心目中可以依靠的老大哥了。

护士魏丽娜,在团队中就是他们的大姐姐,细心的照顾着每一个人,在好不容易才能休息一天的时候,她却躲在房间里,一针一线为大家缝制随身携带的斜挎包,30人15个小组,她便缝了15个斜挎包。

还有虽已45岁但仍与年轻人一样工作的高海侠;团队中最小的张双双才年仅19岁;个子虽小但能量很大的刘建荣;言语不多却凡事都做在前面的陈悦;膝关节有旧伤的袁柏慧;孩子才20多个月的王秀昕;低血糖晕倒依然坚持到第二天绝不休息的艾迪;每天完成任务后照顾生病伙伴的李涵;平时爱美,在战疫面前却变成了女汉子的戚玉玲和鹿雅芝;做事条理清晰很认真的王庆冰;偶尔没轮上出任务哭鼻子的曹金红和曹业如;遇冷空气过敏全身风疹痛痒难耐却每天坚持的王佳慧;默默工作从不退缩的张微和陈颖;每次任务都抢着报名,冲在前面的宋越和吴梦;学习三个月回来只见孩子一面的刘彩玉;队伍中的兴奋剂,看见大家想家想孩子时就开导大家,还经常当起小厨师,改善大家伙食的许傲男;穿上隔离服爬楼身体湿透,骶尾部长了藏毛窦,怕耽误工作强忍剧烈疼痛,夜里无法入眠依然坚持却只字未提的徐阳;还有队伍里难活累活都能主动承担有担当的赵云龙、陈佳文、葛书源。

在北方最寒冷的时候,在疫情最艰难的时期,他们在异乡尽心尽力工作了23天,他们没有一丝懈怠,没说过一声辛苦,给予了望奎人民最温暖的情义和最有效的帮助。在医疗队回家前的最后一晚,采样医疗队驻地兰西县宾馆的经理和一位阿姨前来为大家送行,他们还没说话,却已是泪水潸然,30名队员们瞬间泪水也夺眶而出,只有相互的拥抱来传达多日建立起来的特殊情感。最后,石经理哽咽着说到:“非常感谢大家辛苦的付出,这23天以来我们亲眼看到你们起早贪黑,早上不敢喝粥、不敢喝水的样子,看到你们每一个人早上走时精精神神的,半夜回来时却是一个个累的精疲力尽。你们有的跟我的孩子差不多大,真是心疼你们啊!我打心眼里钦佩你们这个团队的每一个人,以后这里就是你们的家,希望春暖花开时你们常回家看看。”

在望奎的23天来,七台河市援绥采样队辗转多地,不分昼夜,不顾安危,始终坚守在防疫一线,累计采样36.9万人次,其中医院采样队采集核酸量7万余人。他们以身作则,勇挑重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医院“人医人”的奉献精神和本色,他们过硬的专业技能和规范的业务操作受到了中央督导组的认可和赞誉。队长李华还被邀请对兰西县全县采集点的全体护士进行鼻咽拭子采样线上培训,为全县的核酸采样提供了规范标准。

在接受省媒体采访时,医院绥望医疗队领队李华坚定自信地说到:“这段时间我们队伍没有一个掉队的,一直在工作。职责所在嘛,因为我们是医护人员。‘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咱们中华民族的好传统,在这个时候我们作为医护人员有义务、有责任去护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这个冬天又不寻常

在望奎疫情防控的紧急关头

你们是“疫”路上最美丽的光

在路口,在街头,在社区,在村屯,

在养老院

披星戴月,星夜兼程

你们用专业的技能、职业的操守

还有白衣天使的责任担当

温暖着望奎百姓的心房

点亮了那一方希望的曙光……

#小贴士:返乡过年要测核酸吗?会被隔离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