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台河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灌水 » 咱也谈谈文化foozsijf
TUhjnbcbe - 2020/6/13 11:25:00

咱也谈谈文化


按理说,像飞云这等浅学之人是没有资格谈文化的。但飞云有个爱好,那就是喜欢阅读。这书读的多了,难免也就熏陶出那么一点文化气息。尽管这点气息只是一知半解,但自我感觉便也是0.01个文化人了。于是,也就想大言不惭的谈谈文化。如若有君质问:你配吗?我的回答是: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言外之意是:我不懂文化,但经常看文化人的文章。也许这个理由是站不住脚的,这也无妨,因为今日能够站的住脚的文化已经不多了。


    记得曾经看过王蒙的《铿锵三人行》,其它内容记不大清楚了,但有一段话我是记录在笔记本上的,这段话是:“有几位文艺界的领导在那儿议论,古有楚辞、汉赋、唐宋诗词、元曲、明清小说,到了我们这儿该怎么办?有一位领导说,咱们现在有小品和短信。”仔细回味这段话,简直是妙极了。妙在诙谐,妙在真实。我们作为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谁想走到了今天,在文化上竟然就只剩下小品和短信了,实在是天可怜见哪!


    飞云痴迷阅读,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现在四十五岁以上的人大概都有映像,那个年代是具有读书热和文学热的。不管怎么说,在精神上,我们这代人还是很怀念那个时代的,也可以说,是值得怀念的。那是一个群星闪耀的时代,那是一个文坛荟萃的时代。诸如:王蒙、陆文夫、史铁生、铁凝、张炜、肖复兴、刘心武、刘兆林、张贤亮、梁晓声、蒋子龙、航鹰、冯骥才、李国文、林斤澜等,无不在我们这代人心中留下深深地印痕。也可以这么说,他们的作品,影响了一代人,自然也影响了一个时代。可是随着时光转换,这些风靡一时的文坛领军人物,似乎只属于八十年代,却不属于今天。记得九十年代初,王朔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有很多流氓成了作家。再看看时代进入络时代的今天,要是与九十年代初相较,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尽管那时“有很多流氓成了作家”,可现在则似乎是:有很多作家成了流氓,成了权利的打手。君不见众多的文化明星们老是坐坛论道,抱怨我等屁民不爱读书。可我要反问这些红星们:你写的那些破玩意儿,还值得我看吗?你都公共流氓了,你都权利打手了,我要是还傻乎乎的沉浸在你的煽情之中,那岂不成了二百五?一言以蔽之,那就是今日之文化,太缺乏具有深刻内涵的作品。细观各类所谓的艺术大作,不外乎都是些对无价值的放大,赢得的也只是一种廉价的欢笑和快乐。


    在市场经济已经堂而皇之地成为主流话语的当下,以往的精英文化以及各种文化经典,已渐渐地从我们的视线里萎缩直至远去,就连代表民族文化方向的鲁迅,也逐渐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消失,取而代之的却是那些甚嚣尘上、惊艳迭出的所谓时尚文化。人们有目共睹,打开电视,几乎都在竞相打造新型的假大空文体节目取悦于人,集嬉笑、弄笑、恶搞于一体,将无数才子佳人置于大庭广众之下作践、弄愚、卖丑、逢场作戏、调情配对、起舞弄姿、冲关越障大比拼,真可谓是百丑尽现,斯文扫地。看来看去,不单是影视文化的粗俗不堪,那些书本文化同样也不尽如人意。且看当下的一些文学作品,主题思想多潮湿灰暗,尽然把当今社会妖魔化,有许多小说读后让人感到如临世界末日,人不成人,生不如死。还有的作家为了追名逐利,尽然抑善扬恶,大肆兜售暴力血腥、情色性爱、人性皆恶、道德沦丧等极端题材,热衷于编造一些以恶抗恶、以恶治善、诲淫诲盗的所谓问题小说。再看看书画界,似乎也是乱纷纷犹如一锅粥。曾经被历代名家恪守的“虚静”精神已经荡然无存。就连被人们誉为神圣殿堂的学术界,尽然也不乏弄虚作假,道德之败坏到欺世盗名的“文抄公”红遍大江南北。说实话,如今的影视作品,的确叫人难以恭维,眼看着连篇累牍的青春偶像剧、搞笑剧和纯粹性的娱乐剧频频登场,还有种种类型的中国式离婚、枪战、功夫、神话、传奇等等巨作,也成了黄金时间的霸主,真叫人五味杂陈,说什么好呢?


    最近看到一个新词,叫“市场社会化”。琢磨了半天,就是不明白是个什么意思,又是翻资料,又是百度,费了好大劲才整明白,原来所谓的“市场社会化”,就是拜金主义、功利主义思潮渗透了社会的意思,由这个新词演化而来的就是:一切向钱看,有奶便是娘的价值观。于是乎,以往的传统文化和经典文化,就自然会走向消亡。看今日之发展浪潮,种种不良文化的纷至沓来已成不可逆转之势,因为它们已经占领了文化的制高点,看似皆有来头,貌似名正言顺。如此一来,谁还有耐心拉长战线埋下头去玩什么深沉与崇高,社会都不选择,我奈他何?


    世事变迁,江河日下,无奈到此,我们也只有捧着小品和短信把玩了。记着,把玩的时候,一定要低着头,你若要抬头环顾四周,那你看到的尽是腐败文化、享乐文化、娱乐文化、搞笑文化、垃圾文化,更精彩的还要数那猪哼式的盛世文化。随着我们的精神一天天的麻木,直到腐烂,我除了悲哀,还是悲哀!赞

1
查看完整版本: 咱也谈谈文化foozsij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