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得利”该如何收场?
利用中国工商银行提供的黄金买卖交易系统漏洞,宋荣贵通过电话委托方式,短短十天内买卖黄金超过2100千克,总金额达3.2亿元,获利2100多万元,但很快被开户银行以“不当得利”为由将钱划走,宋荣贵将银行告上法庭,却被银行反诉。日前山东省高院对案件作出终审判决,支持银行撤销宋荣贵126笔“纸黄金”交易。(齐鲁晚报6月26日)
某种程度上讲,这位宋姓公民还得感谢济南泺源工行。因为,他们毕竟没有像广州“许霆案”中的银行一样,将案件定性为刑事案件并报警,而只是与宋荣贵对簿民事法庭,用“不当得利”来维护自身利益。
但是,济南泺源工行比起英国的汇丰银行来说,那仁慈度就差远了。今年5月,汇丰银行在英国的一台ATM机发生故障,吐出双倍现金,但汇丰银行事后表示,他们不会追讨多支付的钱。
当然,从法律上讲,济南泺源工行用“不当得利”来追缴宋荣贵的获利,也说得过去。类似的“不当得利”还有售货时多收货款,拾得遗失物据为己有等等。根据法院审理查明,宋荣贵的不当得利,正是利用了银行系统存在的漏洞。因此,宋荣贵的获利是没有法律和事实依据的,应当归还。
为什么明明银行系统出现漏洞,法律还是要求宋荣贵归还他的获利呢?这是因为,我们市场经济中,鼓励的是诚信经营,而不是利用对方的失误和重大误解获取利益。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恐怕我们的银行也得像英国的汇丰银行一样,多审视自己的失误,寻找自身的原因,敢于承担风险,而不是依赖于“不当得利”来为自己的落后作掩饰。如果银行将“不当得利”当做护身符,不思进取,出了问题就以“不当得利”为自身挽回损失,那么,银行系统就无法进步,也无法为顾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事实上,社会很多领域的进步,都是在对手的挑战下取得的,正是黑客的一次次攻击,络的防火墙才更加完善。所以,银行在要求宋荣贵归还获利的同时,不妨重重地奖励他一笔,因为正是他的行为,才让银行能发现自身的漏洞,避免更大的损失。不仅如此,银行应当鼓励更多的人帮助银行发现漏洞,促进自身系统的完善与提高,而不是躺在“不当得利”上无法自拔!(杨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