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台河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作家地带bull散文随笔青
TUhjnbcbe - 2021/5/6 14:21:00

青山处处埋忠骨

文/张夏笠(黑龙江)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这让我又想起了许许多多的往事,想起我曾生活过、工作过的林场。那几十年的日子,林场留给了我许许多多的记忆和感动,也给我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思念。在今天这个日子里,我觉得我应该写点什么,写什么呢,确切地说,写写那些已故的林场的人。那些已故的人,有建场的功勋,有知青,有工人,有干部,有家属。他们都是为林场出过力的人,他们对林场都是有贡献的人。可是,他们走了,先于我们长眠在大山里面。每当我与林场的人见面时,总会听到一些林场的消息:“真可惜,谁谁谁又走了。”“唉,挨了一辈子的累,日子好过了,却走了。”“谁谁谁真是个好人啊!”“他们都为林场做过贡献啊!”“他们都大公无私呀!”听到这些消息,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那都是与我在一起工作过的老同志,老前辈啊。长江后浪推前浪,通天一的前辈们,就是林业战线上一座座丰碑,不断地激励着后人前进的步伐。每当我想起青松岭上的瞭望塔,眼前就会出现一片绿色的海洋,绿色的世界。那一眼望不到边的人工林,是多少林业人的心血和汗水,才留下了这美丽的绿色之梦。这茂密的人工林,凝结着通天一林场几代人血汗和深情,通天人的命运与大山紧紧地相连。通天的先人在哪里?看那满山的青松。当年最早的创业者——一位已退休多年的曹静波。他在建场最初的时期,有三个春节,都是在山里过的。他带头成立了通天一林场,那是一个“马架子”房,一铺炕,借来一口小锅,门口挂上个小牌,这就是通天一林场诞生地。通天一林场第一任场长——刘青山,当时是双河区区长,被县委派到通天一林场。面对荒凉的大山,刘青山没有被吓住,他和工人们一样干在山上,吃住在山上。技术员鲍子庭,一九五六年四月一日,他就来到了通天一林场,从此,他就奔波在通天一的山山岭岭,人们都记得,他赶着牛车,向山里走去。那大车轱辘的响声,就像是他的誓言,一定要让荒山改变模样。还有于俊和,于德福,邓丙富,他们不但是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英勇战士,还是建设林区的功勋。他们都当过防火员,工作中,他们忠于职守。他们不但是防火,还负责防盗,如果有乱砍滥伐的,他们绝不放过。于俊和在苗圃当过队长,工作中,他更是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风格。为了更好地育好苗,他每天都是早早地就来到苗圃,检查各项工作。后来,他又担任防火队长,工作更是带头,他总是跟着工人最先冲向火场,最后一个离开火场。第四任书记兼场长马德山,有抱负,爱科研,是他发明了“透光抚育”解放了被杂草欺住的苗木。他还发明了苗三间垧保苗四千四百株,这是最科学的理论,在三道洞子试验成功,得到了在林区的推广。他关心职工的生活,建起了一排排的砖瓦房,人们都管那叫二十家。子弟校的英语教师胡子宗,那可是一个大人物呀,是专门研究马列主义的。可惜他曾被错打成右派,下放到东北劳动改造很多年。他是北京二炮的。一九七六年,唐山大地震,他不声不响地拿出三百元钱,捐给了灾区。那个年代的三百元钱,什么概念,能买一个房子啊都用不了呀。什么是境界,那可不是说的,而是做的。杨国祥、贾玉堂,都是一场的书记和场长。在那个年代,他们都是和工人们一样工作和生活。每天上山,住山场,一点没有领导的架子,从不搞特殊化。林场的几代人都是这样,兢兢业业地工作着,没有人有怨言,或后悔过。直到他们生命结束。通天一林场,聚集了很多的精英。有从八五零农场来的转业军官翟德水,张干,陈廉,王林波。翟德水是河北人,任通天一的人保干事,工作细心沉稳。张干是四川人,任通天一的后勤管理员,那些吃喝拉杂事都归他管。这个人好脾气,有耐性,工作中从不挑肥拣瘦。陈廉也是四川人,是通天一的会计。这人脾气倔,工作认真,凡是上街办事,从不报销差旅费,公家的钱更是看得严严的。遇到不合理的事,敢说敢做,大家都说他是林场的好管家。林场还有那些长年在一线工作的工人,老工人丁会民,马洪和,李双海,藏广田,孙殿玉,刘安玉,冯兴全,宋士兰,丁庆黑,李国义,潘广发,很多很多的,他们都是为林区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功臣。还有那些林业职工的家属们。郭兰英,李红英,郝琴,王同月,萧凤英,张合英,王亚荣,张景荣,等等很多很多。她们也把自已的生命牢牢地拴在通天一林场,不但培养孩子,还要从事劳动。通天一林场的哪一棵树,没有那些妇女的血汗呢。还有舍己救人的马俊祥,知青赫宝庆。他们在生命关头,首先想到的是别人,而不是自已。一场有太多的故事,每个人都是一颗闪亮的星辰。照耀着青山,照耀着后人。在此,我向那些已故的故乡的父老乡亲致敬。你们虽然走了,但你们的精神还在。人们是不会忘记你们的。你们的愿望实现了,现在通天一已经是青山满满。想必你们也是高兴的。你们栽下的不仅仅是树木,而是一种精神。正像我前几天看到的一位林场的职工,他说:“林业是老一辈打下的江山,他们是有功之人。他们最听党的话,听毛主席的话,他们大公无私,不管干什么,都没有私心。”是的,确实是,那一代人是勤劳的,是纯洁的,是正直的,他们有的是平凡的工作和生活,有的是远大的抱负和理想,他们是林业的奠基人。清明节之际,写下此文,表示我对林场已故的人们的怀念,也对所有战斗在林区的人们表示敬意。大山永远是我怀念的地方。我也想以此文,能让我的孩子们不要忘记山里的人们,让他们记住创业者的艰辛和勇气。让他们知道老一辈人是怎样生活的。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异意可联系删除。

(本平台所有文字均为原创,侵权必究)

总编:张同辉

作者简介

张夏笠,七台河市作家协会会员,七台河市诗词协会会员,退休会计师。爱好文学,诗词,曾出版散文《一弯故乡月》,有部分散文及诗歌在报刊发表。

《作家地带》

温馨提示

我们需要的稿件:

一、所投稿件需是本人原创,尚未在其他平台发表。因稿件著作权引发的纠纷,由作者自行负担。

二、大力倡导正能量作品。稿件内容不得含有违法或其他有碍社会和谐、国家安定的内容。不得侵犯他人名誉权、隐私权等合法权益,否则引发的法律责任由投稿人承担。

三、为提高稿件发布效果,平台编辑可能在忠于原创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适当修改,如果您不同意修改,请在投稿邮件中注明。

四、鼓励文学创新,扶持文学新人。

五、体裁以诗歌、散文(含随笔、杂文、书评等)、短篇小说等作品为主。

六、投稿请附百字左右作者简介。

七、投稿前,请务必添加总编

1
查看完整版本: 作家地带bull散文随笔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