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第20天
让我转过身来决绝地走,
擦干泪水松开女儿的手。
在祖国需要的紧要关头,
为了把更多人生命捍守。
勇敢出征迎难而上
正月初九,医院第二批救治医疗队的一员进入救治病区第一线。她在请战书中这样写到:“我是一名医生,救死扶伤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一定不辱使命,坚决服从领导指挥圆满完成任务,同疫情抗击到底,并取得最后的胜利。”救治病区内的工作紧张又忙碌,每天收治新病人、巡视病人、不断根据病情变化制定治疗方案。看似简单的日常工作,但每项操作都要格外小心谨慎,并做好消毒。第一次穿上隔离服,戴上口罩、护目镜,再穿上一身密不透气的防护服,她瞬间就有了胸闷气短的感觉,护目镜上的雾气也让视力变得模糊,一个班值下来汗流浃背,隔离衣全部湿透。“最令人感动的是这里所有的医护人员没有一句怨言,每天都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每个人都是对方的榜样,再难我们也要坚持住!”李爱芳在日记中写道。
抚慰心灵与你同在
结核病学家爱德华.特鲁多的一句名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如今这段名言穿越时空,至今仍在熠熠闪光。
针对隔离病区患者焦虑、紧张、不安的突出特点,工作之余李爱芳主动当起心理疏导员。一名住院的阿姨,突然鼻部出血不止,她立即为大娘进行鼻部压迫止血。阿姨的情绪很焦躁,一直担心在其他隔离病房的老伴。李爱芳安慰阿姨,老伴病情稳定,医生和护士照顾得很好,并鼓励她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尽快好起来,才有能力去关心家人。经她的安慰,老人渐渐从焦虑和担心中放松下来,心情平复后鼻血也止住了,安然入睡。但老人不知的是,这名能让她安稳入睡的女大夫,自己却患有严重的失眠症。为了保持充沛的精力不影响工作,李爱芳每天下班回到宿舍全靠服安眠药入睡,睡眠不好可以吃药,但对待工作、对待患者却来不得丝毫马虎。她紧密配合专家组成员,听取各位专家意见,准确下达每一个医嘱,为患者治疗把好关。她与护士密切合作,患者有病情变化时,第一时间来到患者床旁,耐心询问,积极解决,尤其值后半夜的班,她更加瞪大了双眼严密巡视病房,不漏掉患者一丝病情变化。
抛舍亲情 为再团聚
今年春节疫情突如其来,李爱芳的弟弟被阻隔在双鸭山无法回家,已让70多岁的父母心中有很多担忧,医院救治病区最危险的地方去,一夜之间老妈妈就因为担心嘴上起了燎泡。李爱芳劝妈妈说:“在家中我是您的孩子,但在患者面前我是名医生,患者需要我,我必须去。您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的。”随后,她把13岁的女儿托付给父母照顾,叮嘱脑梗的爸爸按时服药……面对父母忧虑的眼神,女儿不舍的目光,她不敢回头,毅然离开家进入了离病毒最近的地方。还有几天就是父亲的生日了,李爱芳眼里闪烁着泪花,“我今年不能陪他老人家过生日了,等疫情过去,那时再为老父亲好好的补过一个生日,更多的陪陪家人。”
李爱芳是一个话语不多的人,疫情当前她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她认为自己只是千千万万医疗工作者中的普通一员,尽了一名医生应尽的本份。
阳光总在风雨后,每一个医护人员的坚守,每一个小家的付出,终将汇聚成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传递爱和温暖,共战疫情、共守一方平安、共护生命和健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