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抗疫中,有冲锋陷阵、日夜奋战在最前线的医护人员,还有默默付出、无私奉献守护好疫情防控最后方的一群普通人员。他们身穿一袭白衣并非医护人员,他们用自己最擅长的技能、最质朴的行动默默支持抗疫,成为这场战役中的“火头军”。他们用心守护医患舌尖上的安全,推出车轮爱心食堂,成为后勤保障服务中的一支强大力量,医院食堂的全体工作人员。
“食为天”安全是首位
百病从口入,疫情期间医务人员和患者的一日三餐更是关乎健康安全的头等大事。为了让大家吃的安全、吃的放心,吃的满意,医院食堂在防护措施上丝毫不敢有一点马虎。食堂设专人每日三次对食品加工间、炉灶间等操作间进行全覆盖无死角消毒擦拭,并对食堂上岗人员做了疫情防护相关知识培训。工作人员上岗前均按要求佩戴口罩,上班前测量体温做好登记,出入操作间必须洗手。高价购买了一批一次性分格式的食用塑料餐盒,上面盖有透明的盒盖,所有餐盒均采取无接触式配送,确保运送过程中食物安全无污染。“部分员工因小区封闭出不来,员工一下子少了10多个。从事餐饮工作的家人得知后,纷纷来到食堂帮忙,以保障为全院职工、患者和家属提供品种丰富、营养美味的餐饮服务。”食堂管理员王忠民介绍说。为了这个看似简单的目标,善良而执着的食堂工作人员每天凌晨4点多就开始工作,晚上9点多才下班,50余天没有休息,一直尽心尽力,倾情付出着。
“你来吃”改为送上门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为避免人员聚集,自疫情开始之初,食堂及时将堂食改为移动餐车送餐,被职工称为“车轮爱心食堂”。看似简单的一日三餐,但要保障所有的医务人员和患者都能按时吃上饭,也不是件容易事儿。每到吃饭时间,食堂的工作人员都是齐上阵,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将做好的饭菜打包分装在保温箱内,然后由5辆移动餐车兵分几路,以最快的速度分别送到病区和机关工作区等多个地点。每次为隔离区的医护人员和患者送餐时,送餐员还要额外穿上厚厚的防护服,身背重达20多公斤装有饭菜的保温箱,步行8层楼梯。这样的“负重前行”每天都要跑三趟,两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每次都累得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但他们从不言苦,每天准时送餐。
随着疫情态势的持续向好,住院患者的不断增加,每天早、中、晚加在一起的用餐量已经达到了多份。买菜、洗菜、切菜、炒菜、和面、包制、蒸煮、分装、配送……多个环节紧密衔接、循环往复,才能有热腾腾的饭菜送到患者和医护人员面前。为调剂和丰富患者的日常饮食,食堂还特地推出了灵活的点餐服务,患者想吃啥,一个电话打过去,基本都能满足需求。“以前买饭需要下楼,现在每天想吃啥打电话跟食堂说一声就行,送餐的时候还能随便帮我捎一些日用品,真是非常感谢。这些天伙食这么好,我都长胖了。”便捷周到的服务让住院患者刘大娘赞不绝口。
“营养餐”暧胃又暖心
荤素搭配是健康饮食的前提,为了让所有的就餐人员吃的可口、吃的健康,食堂工作人员可谓煞费苦心,他们专车到菜市场采购最新鲜的食材,加班加点研究菜谱,荤素搭配不重样,为大家改善伙食。早餐以传统的粥、包子、饼和鸡蛋为主,午餐和晚餐则以营养丰富的盒饭为主。菜品总能保证两荤一素,有鱼、肉、虾和青菜。疫情期间,食堂都为在岗的所有医务人员提供免费的三餐。“疫情期间,利润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大家能够吃饱吃好,吃到‘家’的味道。我们虽然不能驻守一线,但是我们一定能当好他们的后勤保障兵,为这场抗疫尽一份后勤人的力量。”勤劳朴实的物业管理科负责人张锐满脸笑意地说到。
每天到了吃饭时间,走廊里准时响起的餐车轱辘声提醒着忘我工作的医务人员该休息了。每当这时,餐车的到来给紧张的工作氛围增添了一份烟火气息。每天的盒饭中,总是有一道菜,无论是午饭,还是晚饭都能见到,那就是木耳,有时是木耳炒肉,有时是西兰花拌木耳,有时是木耳炒西芹等。“为什么每顿菜都有木耳啊,再吃我都要变成木耳了。”职工小吴在吃了一周的木耳菜后,终于忍不住向送餐小哥发问。“木耳有清肺作用,领导特意叮嘱多加一些。”听了送餐小哥的回答,大家顿时觉得心里暖暖的。
平凡的岗位,不平凡的坚守。在疫情防控战役中,这不仅是一场医护人员与病毒的战争,更是一场全民的战争。只有各行各业共同担当、并肩作战,我们才能打赢这场战役。医院爱心食堂里的厨师、面点阿姨、送餐员……每一位在抗疫背后默默付出的无名工作者也都是这场战斗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他们筑牢食品安全保障防线,用爱、用心守护医患舌尖上的安全和健康,温暖了这场抗疫战争中医患的心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