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第14天
__/10/8
晨曦暮色,无畏跋涉,
勇于直面疫魔的威胁,
我辈医者,
舍己忘我而爱苍生,
不负生死相托。
皓月当空,是以不凡,
无涯医海战凶顽,
善为医者,
众行致远而建新功,
方显英雄本色。
__17年前,还只是一名医生的他,面对非典疫情,怀揣着满腔赤诚与坚定,不顾个人安危,率先冲进了非典隔离病区;
17年后,他又像钉子一样坚守在这块阵地上,勇敢地踏上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旅途,用生命去守护人民健康......
他医院神经内科病区主任袁文东。
袁文东,男,汉族,年10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医院神经内科病区主任。
作为一名党员
生死交锋就是应对疫情最好的回答
春节本应是阖家欢乐、亲人团聚的时刻,可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医院神经内科病区主任袁文东踏上了奔赴前线的道路。大年初一,接到院党委的通知后,袁文东深知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封闭病区就是生死交锋的白刃战场。可他却毫不退缩,主动请战,愿为战胜疫情随时准备出发,并坚定地说“我经历过年的非典,我有临床经验;我还是一名党员,关键时刻我必须冲锋在前!”。对于丈夫的这个决定,袁文东的妻子非常支持,临行前,她爱人千叮咛、万嘱咐。面对党组织的召唤和疫情工作需要,袁文东坚定了自己的选择,于1月25日大年初一晚上7:30时,毅然走进了救治病区,留给亲人一飚泪的转身与无尽的牵挂......
作为一名医生
扶危渡厄就是应对疫情最好的行动
因疫情严峻,当晚进入救治病区后,由副院长孟宪文和袁文东等四名医生组成的医疗组立即进入病区观察患者状态、了解病情,紧急研究讨论治疗方案,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凌晨。袁文东每天都要和这些病人长时间密切接触,随时观察病人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医嘱。对于心理紧张的患者,身为精神心理专业毕业的医生,袁文东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充当起“心理疏导师”,让他们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面对心理焦虑和情绪低落的患者,袁文东就耐心的开导他们,常常一说就是几个小时,告诉他们一定要坚强面对病魔,这个病毒并不可怕,一定要先从心理上战胜它。因为袁文东深深知道,对于这样的患者,心理治疗远远大于临床治疗,坚强乐观的心态会让他们免疫力提高,这样才能更好更快的恢复健康。
就这样,袁文东每天都要在隔离病房里奋战,因为只有三名医生轮值,他每天工作都要超过8小时,因为每进一次隔离病房,就要消耗一套防疫装备,而他心里还时时惦记着患者的病情,他就选择尽量多工作些时间,让每一件防护服、每一个口罩都要发挥最大的作用;每次上岗工作,袁文东都不敢吃饭、不敢喝水,避免因为脱换隔离服而耽误患者的治疗时间。从大年初一至今,他至今都没有睡过一个完整觉。
在长时间、高危险的环境下工作后,袁文东每次都汗流浃背,口罩把鼻子、脸、耳朵勒的红肿,甚至破皮,他没有喊痛;双手手背由于长时间带手套不透气,起了湿疹,又痛又痒,他笑着对同事说“没事,不疼”;眼睛红了、感染了,他悄悄的滴几滴同事送进去的眼药水,继续投入到工作中。他说“作为医生,守护患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就是应对疫情最好的行动!”
作为爱人
并肩战斗就是应对疫情最好的贡献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蔓延,袁文东的妻子王秋杰,作为佳木斯铁路的一名工作人员,也在第一时间返回到了工作岗位,同样投入到疫情防控战。“蓝白”两色战役情,这对“70”后夫妻面对疫情,没有害怕退缩,而是选择并肩战斗,每天奋战在前线,家里只留下上大学假期放假的儿子,每餐与方便面为伍,夜晚仅以电视机为伴。自大年初一以来,他们夫妻就没有见面,只能抽出一点时间说些互相安慰鼓励的话语。有次妻子含泪问袁文东:“咱俩要是都被传染,都倒下了,儿子咋办?”袁文东则说:“咱们都是共产党员,面对疫情我们必须义无反顾,现在不是考虑这些事的时候!”
扶危渡厄医者担当,无私奉献大爱无疆。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救治的第一线,袁文东脚踏实地、砥砺前行,用信念坚定了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信仰,用行动展现了新时代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职责与担当,他用真心和爱心,在这场无硝烟的战斗中冲锋向前,让人们心灵震撼,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春天临近的气息、生命的希望!
希望阴霾早日散去,还我们灿烂晴空。这是袁文东最大的愿望,相信不久的将来,他的愿望一定会早日实现!
医院积极准备,
坚决打赢百姓健康保卫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