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三尺讲台塑造无悔人生
——记第十中学美好教师刘英丽
隆冬腊梅暗藏香,不与争锋心平常;
甘心扎根深雪旁,奉献一生蕴辉煌。
逢节迎笑愈芬芳,青春书写育人行;
鞠躬尽瘁激情在,一泓清泉永流长。
年的7月,她对未来怀着无限的憧憬,踏上了三尺讲台,走上了教师的工作岗位。从那时起她就满怀着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认真履行教师职责,有很强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一心扑在了事业上。她工作中勇挑重担,顾全大局,在领导的帮助和信任下,她于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珍惜这光荣的称号,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党组织的教育、关心、帮助下,她从一名年轻的教师逐渐成长为一名市级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她就是鹤岗市第十中学七年一班班主任刘英丽。
爱岗敬业,衣带渐宽终不悔。
泰戈尔说过:“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是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叶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地。”作为一名教师,她深爱着自己的职业,深爱着她的学生。她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每天早出晚归自不必说,还利用课间、午休等业余时间辅导学生,并且把精力都投在学生上。
这个特别的假期,因为疫情原因不能按时开学。为了不耽误孩子们的学业,采用线上教学这种形式,学生对于这种方式上课既新鲜又陌生,刚开始学生不会提交作业,不会收看回播,家长不知怎样利用钉钉来检查孩子是否上传作业,她就对学生和家长进行网络培训。
过了最初的新鲜感之后大多数学生出现了倦怠、溜号、作业应付、多人提交一人作业、听课时长短、课上提问以网络不好等为由拒绝连麦等问题,于是她就每天统计学生上课情况,并及时与家长反馈,出现问题及时解决。在这一特殊时期利用网络召开家长会,取得家长的配合与理解,实现家校共育。在她与家长的共同配合下,学生逐渐进步不再出现欺骗家长欺骗老师的现象。发现学生出现学习困难的,她就单独与学生视频沟通,耐心讲解并鼓励学生战胜挫折走向卓越。她还把班级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分成几个小组,每天分别给各个小组布置适宜的任务,并且都详细检查、点评、总结每个学生的完成情况,促进每个孩子不断成长。这个假期她每天都工作到深夜,每天拖着疲惫的身体,看着家中初三的儿子自己默默地学习,她非常愧疚,可是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她就把更多的孩子放在心中,付出了艰辛,我不后悔,我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就是一名教师的理想信念,这也是一名班主任的幸福与快乐。
教学并进,呕心沥血志不移。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她带头履行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她一方面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积极主动参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活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另一方面她钻研业务,精心备课,认真上课,还经常去请教有经验的教师,业余时间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新课程标准》,并认真揣度其中的道理,再运用到实践中去,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形成一种自己的方法。在教学工作中,她注意积累经验,总结教法,几年来,她所撰写的论文《精讲点拨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以学定教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1+X群文教学选文策略之我见》等在省学术交流会上获奖,并且我还参与了省级课题《师生互动有效策略的研究》,市级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策略研究》等的研究,她相信在自己不断地学习、实践、研究中会不断的成长、进步。
她还不断探索新领域,学习新知识,初次进行线上教学,她很陌生,而此时线上培训如一场场甘霖浇灌着她干涸的心灵,她在汲取着丰富的营养,不断改进、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线上学习的积极性,采用多元评价方式激励学生。面对学生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她不再急躁,而是深入了解具体情况,找到最恰当的解决方法。因为她时刻谨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扎实的学识,要活到老学到老。
育人为重,蜡炬成灰泪始干。
作为班主任,她深深地意识到肩上的重任,只懂得教书不会育人,是一个教书匠。她谨记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待学生要耐心、细心、关心,严格要求与精心呵护并重。既做学生的老师,又做学生的朋友,使学生“敬而亲之”。
一次期中考试后,她整理着试卷,可是一份特殊的答卷,冲淡了她对预期成绩的喜悦。语文试题中有一道阅读题,讲的是一个小伙子把自己的鞋给了赤脚的老妇人的事,可张某竟然写到:“小伙子把鞋给死老太婆的事。”原本是一道传承礼仪,倡导文明,歌颂助人为乐的题目,却映衬出一个对老人厌恶,对爱心淡漠的心灵。更让她惊讶的是张某在作文中写到:“新年,我穿上新衣服,爬上一棵树,我前刮,后刮,左刮,右刮,我刮呀刮,刮呀刮,他妈的,终于刮出了个大洞……”当时,她整个人都僵住了,这哪里是个正常孩子的心理!幼小的心灵充斥着被扭曲的心态,天真浪漫的年龄流露着诡异的言行,是什么扭曲了他那幼小的心灵呢?通过细心观察,她发现这个孩子真的很特别,天天都是独来独往,课间不出门,体育课一个人躲到角落里拳打脚踢附近的设施,尤其是看人时,低垂着头,用眼角去冷冷地注视别人。私下里,她找张某谈心,可是无论她怎么语重心长地细心开导张某,张某都三缄其口,待答不理,而且心里还像是在谩骂着什么?通过家访她了解到张某父母离异,与年迈的奶奶同住,而且张某每天面对的都是奶奶无休止地唠唠叨叨,并谩骂张某是他父母留给自己天大的累赘,在喋喋不休的唠叨中,她都想匆匆离去,更何况一个孩子,张某怎能不心理畸形呢?禁不住,她流下同情的泪水,此时此刻,她理解了张某,张某急需的是心灵的拯救。其实,张某的奶奶还是爱他的,贫困并没有让她放弃对孩子的抚养,拮据依旧让老人在节约里为张某添置了新衣。首先,她从张某的奶奶入手,让张某的奶奶来学校偷偷观察张某并规劝张某的奶奶给张某一个家的温暖,别只停留在衣食无忧上,不要再让张某每天在谩骂和唠叨声中度过。同时,她也频繁地找张某谈心,让张某慢慢吐露心扉,并呼吁全班同学给予张某关心和帮助。上课时,她有意地提问张某,集体活动她找张某参与组织,渐渐地,张某愿意与人交流了。她知道,心灵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她只希望,通过爱的呼唤,能让张某渐渐地改观,终于有一天,她看到张某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
辛勤耕耘,梅花香自苦寒来。
她积极参加省、市、校组织的各项活动,辛勤的耕耘也换来可喜的成绩,工作20几载,她先后获得了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党员,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班主任等荣誉称号;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赛课等活动获得优异成绩;撰写的多篇论文在省市获奖并发表。然而她深知荣誉的取得只代表过去,她仍就一如既往踏实前行,为教育事业奉献她的满腔热忱……
青春几何,三尺讲台上,留下激情燃烧的岁月;岁月如歌,伏案疾书里,谱写气势磅礴的亮节;人生渺渺,育人道路上,浇注一往无前的胆魄;光阴如梭,金秋收获时,响彻无私奉献的凯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