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竹生产车间。
“‘接二连三’是我们产业融合发展的经验,也就是说立足一产又不能局限于一产,我们摸索着以二产带一产促三产。”五一期间,张道临回顾自己从农信谷物合作社理事长到豆之源食品加工有限公司董事长这6年来的创业历程很是感慨。目前,豆之源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已形成销售、加工、基地一体化产业格局,走活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满盘棋。
“‘农头工尾’是企业跨出的第一步,关键在于理顺产加销链条。”张道临介绍,年七台河市农信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转过年就新上了粮食烘干和仓储设备,规模效益实现了由“种得好”到“卖得好”的跨越。年3月,合作社为社员发放每吨60元的粮食返利,社员收入大幅度提高。但这也只是解决了粮食市场中的中间环节,要想把农产品全部转化为商品,必须在深加工上实现突破。年,他们投资建设了腐竹加工厂;年3月成立豆之源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目前,腐竹生产线已经实现了2班制循环作业,年加工大豆吨。豆渣和尾料水又是养牛的精饲料,足够宏伟镇周边20公里范围内养牛户的原料所需。好水好豆好腐竹,用当地地下深井水和地产优质大豆,生产出来的优质腐竹全部销往南方中高端市场,而且产品供不应求。以种植业为主合作社形式的产业模式,走上了以加工销售为主公司制形式的一体化发展之路。
“产品结构多元化是第二次升级,需要瞄准多极化市场精准发力。”张道临说,项目一期工程中的每斤大豆能生产35斤到40斤腐竹。年,在二期工程中又新上榨油设备,每年消耗的大豆也增加吨。深挖大豆下游产品,优质豆粕用来做豆皮、人造肉和素鸡翅。这么算下来,豆之源公司的两个车间6种产品每年需原料大豆1.5万吨,农信谷物种植合作社旗下的大豆种植只有5万亩,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而整个宏伟镇每年种植大豆14万亩左右,可以满足公司的生产需求,同时也带动了周围乡镇、农场的大豆生产发展。
“递进式开发产品,让我们的市场地位从跟跑到领跑。”张道临打比方说,公司已经不满足于从种植到加工再到市场的利润空间,开始挖掘从市场到餐桌的利润空间。目前,公司已经引进多项即食生产专利,正根据市场需求进一步开发包装精美的腐竹、豆皮、云丝、豆笋等方便食品、旅游食品,可年产即食豆制品吨。探索向前延伸产业链的同时,仍不忘在中间环节开发产品,目前,张道临正带着他的团队计划开发大豆有机肥系列产品,即利用腐竹加工和榨油的残渣做有机肥料,年可生产有机肥0吨。充分利用一、二期工程中的大豆加工副产品,实现循环经济。更重要的是,这种“接二连三”的产业融合发展之路让公司实现了由销售带动加工、加工带动基地、基地连接千家万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销售终端问题。
往期精彩回顾“勃利寒地中草药小镇”标准化产业园区建设正酣
长兴、北山14MW分散式风电项目开工建设
中瑯生物科技项目建设加速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