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的所有明星中,王檬是最令人津津乐道的一位。她曾夺得4次奥运冠军,包揽世界赛事77枚金牌,一天之内连破3个世界记录。
实力太过强悍,性格又太过“张扬”,以至于国家队对她“又爱又恨”,开除她4次,又召回了4次。
王濛简直就是女子速滑场上的李云龙。突出的特点是:能干事,也能惹事。
第三次召回后,积极备战冬奥会的王濛因训练受伤,不得已退出国家队。
回归普通人的生活后,王濛创办了自己的体育用品公司,当上了老板。几年之后,因国家队后继乏力,王檬回到集训队担任教练。年卸下教练一职。
筚路蓝缕的女子短道速滑队第三代传人
年,女子短道速滑在中国正式生根发芽,同年加拿大卡尔加里冬奥会上,第一代速滑女将李琰拿到米金牌,打破世界纪录。
这一年,东北黑龙江七台河市煤矿工人王春江的家里,女儿王濛已经5岁,正在冰天雪地的冰面上到处疯跑,王春江拦都拦不住。
王濛天性活泼好动,王春江干脆送她去上了兴趣班,让她彻底放飞。
于是满冰面乱跑的王濛遇到了退役后留在七台河的马庆忠,这时已经是年,她10岁。
马庆忠是中国短道速滑队的一员老将,他所在的男子短道速滑国家队当时成绩不太亮眼。马庆忠为短道速滑贡献了大半辈子,五星红旗还是没有在冠军台上升起。
这个情况得等到一个90后男青年来改变。
在九十年代,马庆忠只能靠自己的一双老眼,满大街找优秀的种子选手。
他注意到了在冰面上溜溜达达、没个正行的王濛。
王濛天生一副假小子性格,见有个和蔼可亲的老大爷过来搭话,她也不害怕,就跟他交谈起来。
马庆忠观察了她很久,断定这是个人才。于是邀请她入队参加速滑训练。
王濛心花怒放,但是她知道父亲王春江不一定会同意。
她如实相告,马庆忠为了培养好苗子,二话不说就直奔王濛家里,诚心诚意提出,想把王濛收入队伍中,练习短道速滑。
为了说服王濛父亲,马庆忠极力向他渲染成为国家运动员没有那么吃苦受罪,相反,这还是一个衣食无忧、前途无量的工作。
王濛父亲不舍得让女儿受苦,但王濛从小就在冰面上疯跑,面对马庆忠的橄榄枝早就心动了。
因此她联合自己的师父,连撒娇带卖萌,说服了爱女心切的父亲,成功进入马庆忠的青年集训队训练。
集训队伍里的孩子年龄都和王濛差不多,马庆忠既当爹又当妈,满世界跑着给这些孩子们找尺寸合适的冰刀冰鞋,还要面对各种突发情况,比如吵架哭闹,还有爱子心切的家长们。
马庆忠都一力扛下了。不仅如此,孩子们的训练他也很放在心上。王濛刚入队就感觉到了专业速滑和业余速滑的显著差异。
但这根本没有影响她对速滑的热情。长大以后的王濛无比自信地告诉记者:她生来就是速滑的料。
有了专业的冰刀冰鞋,加上马庆忠科学合理的高强度训练,王濛异军突起,成了队伍里一枝独秀的存在。
天才速滑小将王濛的名声很快传到市速滑队。为了这棵好苗子,市速滑队跑到七台河,跟马庆忠要人。
马庆忠就给了。
他知道王濛属于更大的世界舞台。
在敬爱的师父手下训练两年后,王濛离开了这个初级速滑训练队,进入七台河市体育中心的速滑训练场。这一年她13岁。
13岁的王濛已经接触到中国短道速滑的前线最新消息。神一样的初代女将李琰已经退役,去东北财经大学读金融。
这一年,中国男子短道速滑的未来冠军武大靖出生。
而王濛正在积蓄力量。
李琰虽然退出了世界冠军舞台,但中国女子短道速滑没有因为她离去就大受打击。
女子速滑第二代传人大杨扬和小杨阳接过前辈们的期望,走上了世界赛场。在收获无数金银牌的同时,也破了世界纪录。
冬奥会的速滑项目一直被东亚人垄断,尤其是中日韩三国。
这三个国家在历史上曾经互相重拳出击,在奥运会的速滑赛场上也是一如既往“和谐相处”。
乒乓、羽毛球、女足、女排、冰壶、短道速滑等各个领域,三国始终互不相让,把前来试图争夺冠军的欧美各国揍得鼻青脸肿。
这些竞技项目的世界纪录最后不少都花落东亚。其他国家只能望洋兴叹。
为了夺冠,三国互相请对方的冠军做国家队的主教练。李琰就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韩国队教练,后来回国执掌中国队门户。
总体上,在整个九十年代,王濛都在大大小小的赛场上积累经验。
这期间,王濛凭借先天的禀赋过人和后期的刻苦训练,从小小的七台河市走到了世界的眼前。
她先后拿到了年速滑比赛七台河市冠军、年广州全运会速滑赛的季军、年世界青年锦标赛女子米冠军、年世界杯女子速滑米冠军的好成绩。
这个时候她已经与前辈们在赛场上相遇,但很可惜,王濛由于经验不足,训练年限也比不上师姐们,在冠军冲锋的路上遗憾落败。
但王濛并不泄气。
多年以后接受采访时,王濛就说过,她热爱滑冰。
她依然继续在赛场上飞驰,等待着属于自己的那一刻。
很快就到了年,第20届冬奥会在意大利都灵召开。
十年磨一剑,第三代速滑女将利刃出鞘。
当冠军她如鱼得水,当王濛她“惹是生非”
年,王濛在都灵冬奥会上力压韩国选手,拿到了女子速滑米冠军,这也是中国队在短道速滑项目获得的唯一一枚金牌。
王濛引起全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