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台河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这三起惨痛事故,为什么死者多为农村中老年
TUhjnbcbe - 2025/2/23 2:13:00
哪里医院看白癜风好 http://baidianfeng.39.net/

最近一段日子,太不平静,全国各地发生了多起亡人事故。其中有3起事故引起了我的注意。

8月17日,河北秦皇岛青龙县境内一辆违法搭载17名集体务农人员的三轮汽车由村道进入省道左转弯时,与省道上的一辆直行大货车相撞,造成三轮汽车上5人死亡、13人受伤。

9月4日凌晨4点,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的国道上,一辆满载着乘客的无牌拖拉机,被一辆大货车追尾,事故造成15人死亡,1人受伤。死者多数是周边村子里的村民,原准备去离家20公里外地方采摘万寿菊。

9月5日14时30分左右,安庆市太湖县牛镇镇龙湾村百岭组茶厂山路一辆皮卡车翻车坠入80米深的山沟,车上司机1人、乘客13人(主要为茶山务工人员),目前已致12人死亡,2名受伤人员正在抢救。

这三起事故并非单纯的交通事故,其背后暴露出一个长期被忽略的社会问题。

这个问题就是:农村中老年人正在被一些企业无情的剥削,做强度最大的工作,给最少的工资和保障。

我试着从头说起:

从秦皇岛,到黑龙江,再到安徽太湖,这三起事故有几个共同特征:

第一,是乘客均为务工人员,多数生活在农村,年纪较大。

第二,交通工具不符合规范,均以货车运人。

第三,地点多发生在城乡结合部或郊区,造成的伤亡都很大。

看到这三点,你会疑问,三起事故发生地相距千百里,为什么事故看上去如此相似?

这背后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的。

我从自我的经历说起。

我所工作的城市,属于二线城市,近些年发展较快。我工作在市区,居住在北城区,平时要开车上下班,每天都要经过一条城市快速道路。

几乎每天都有大量的园林绿化工人,他们年纪在50岁以上,穿着反光背心,在道路中间进行绿化维护。到了晚上6点-7点之间,就会用小型卡车运送回家。

这些卡车很破旧,基本没有车辆尾灯、刹车灯,行驶缓慢。有一次我车速较快,跑到跟前才发现车的存在,差点酿成事故。

后来此种情况得到一定整治,有些工人坐上了破旧的中巴车。

但我仍然看到,有卡车将后车厢用帐篷遮盖严实,露出一点缝隙来。

那里面坐的,都是附近村庄的老年务工人员。在昏黄的路灯照射下,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这分明是我们的同胞、谁家的父母,但怎么给我分明有一种偷渡、贩卖黑奴的罪恶感!

后来,我看到小区物业发布招聘启示,主要面向50岁以上的中老年,每月休2天,进行绿化养护。我打电话去问,对方一无所知,只道是外包,只要拿身份证到现场就行。

我恍然大悟,这背后竟然是这么一条产业链。

如今,很多的园林企业在中标一个项目后,一般采取外包形式招工,外包公司再到农村雇佣中老年人作为临时工进行作业。

这些农村中老年人的好处在于,用工成本低,劳动保障意识差,不用签劳动合同,就算出了事,也不好维权。深受许多企业尤其是农业企业、园林企业的偏爱。

知乎有网友解释:

这种用工情况,在城市、风景区的建设维护中并不少见,他们被俗称为杂工或者兔子,一般多出现在工程收尾保洁,以及绿植的栽培维护当中。园林公司接了工程,绿植面积大,需要一次上很多人,包工头找兔子老板,兔子老板联系干活的农妇,餐费自理,兔子老板只负责每天接送人。兔子老板赚的是用工的差价,也就是抽人头,基本是无成本的。

这种问题其实广泛存在于中国各地。

我也发现,在东部产业转移到东西部以后,一些工厂也习惯于将部分简单琐碎的工作分包给农户,这其实是好事。

因为很多农村老人,一年只能领到不超过一千块的养老金。还要照顾在外务工儿女的孩子,稍微身体健康一点的老人就要出去打点零工补贴家用。他们听说一个月能挣一千多元的工资,反而觉得很欣慰。

问题的关键在于,一些企业在承诺车接车送时,不能履行好安全保障的责任,片面节约成本。以货运人,车辆状况差,从而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当然,这其中还有其他的原因。

比如,务工的老年人安全意识差,自我保护意识不足。

比如,政府管理的缺位,对这方面问题预见性不够,交通安全隐患整治工作还不到位。

但是,最为重要的两点,绝对不能够忽略。

一是产业本身问题。这些园林企业、农业企业选择农村中老年人一方面是追求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存在无工可用的情况。这些行业很少有年轻人,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迫使企业雇佣中老年人进行作业。

二是农村基本保障问题。我们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胜利,但不得不否认,城乡差距还是很大,6亿人月收入不足元,这些都是事实。

解决这些问题,除了专项的交通安全整治,同时也要追根溯源,从源头企业入手,必要时可以采取类同校车整治措施,强制企业运输工人必须采用符合规范的客车,否则进行处罚。

加大农村地区的交通安全宣传,通过村及社区,对接农村中老年人的子女,形成双向合力,提高农村中老年人的安全意识。

而从长远考虑,仍然要尽快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核心问题就是人才。人才从哪里来?从大学是不可能的,只有通过职业教育。

我在《中国的职业教育要往哪里去?》一文中曾提到,

职业教育体系日臻完善,高质量的职业教学培养出更多的技术人才,国家的各类产业有了充沛的人才支持,那么整个国家的产业基础、工业体系就会更加完善

所以我们看,进行强制普职分流、发展职业教育的背后,是一场系统性的布局。当园林企业、农业企业有了充沛的人才支持,产业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整个产业才会后继有人。

另外,就是要通过发展,不断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提高农村的基本保障水平,让农村老人老有所依。

从这一点上看,为什么要推进乡村振兴,吸引更多年轻人回到农村,也就自然能够理解了。

写在后面:

在写本篇文字的时候,思维是断带的,所以本篇自我感觉不是很满意。

我发现了更多隐藏的细节和问题,但我无法写出来,我只感到窒息和抑郁。数十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逝去了。这些中老年人,原本可以像城市的同龄人一样,吃完饭跳跳广场舞,含饴弄孙。

但是他们还要生存,金钱对他们来说,有时候大过生命。我有一次在镇上看到一位爷爷带着孙子买衣服,孙子一下买了一千多元的衣服,很贵,但是爷爷仍然笑着付了钱,但眼神中仍能看到心疼和不忍。一千多元,是这位爷爷一个多月起早贪黑的辛苦钱啊。

究竟还是城乡差距大了。从建国开始,农业就在反哺城市的工业;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又为城市化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

但残忍的是,城市的发展与他们无关,拆迁富了城里人,而等到产业升级了,原来的那批农民工回到农村,又遭到再一次的剥削。

他们这一代人太苦了。

我尽管能从历史的发展大趋势下理解现实,但我仍然要为这些被埋葬的人生默哀和痛哭。

君不见,鳞鳞高楼下白骨,处处绿树埋新魂。

乡村振兴势在必行,希望共同富裕这天早点到来。

1
查看完整版本: 这三起惨痛事故,为什么死者多为农村中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