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疫情
让很多人错过了团圆、亲情与陪伴
时光不能倒流
错过的人、错过的事
都成为了他们永远的遗憾
1
错过了守护“保温箱”中的警宝
3月25日晚8点,医院,七台河监狱十二监区民警张东旭在外坐立不安。一阵哭声传来,让他悬着几个小时的心终于落地。
他从护士手上小心翼翼接过孩子,双手止不住地颤抖,但还是尽量保持平衡。张东旭抱着女儿一圈圈地走动,看着怀里的女儿,张东旭开心地想叫出声,又怕把女儿吵醒。
一个生命的诞生,多少冲淡了笼罩在这个家庭上空的阴霾。年初,张东旭父医院,术后病情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愈加严重,不得不靠胃管和尿管维持生命。张东旭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女儿来到父亲的病床前,“爸,您看,这是您的孙女艺儒!”说着将女儿的小手放在了父亲的手心里,孙女在爷爷手心中不停地抓挠,父亲眼睛微微转动了一下,似乎感受到了孙女的到来。
然而,女儿带来的喜悦并没持续多久,医院的“保温箱”,张东旭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又赶上自己即将回到监狱封闭备勤,张东旭一夜无眠,第二天嗓子肿得说不出话。
“你放心上班吧,孩子出生,你的同事已经替你承担不少工作了,他们也得回家,女儿有啥消息我给你打电话!”妻子说。张东旭看着妻子,歉意都写在了脸上,无奈地点了点头。
女儿入院第二天,张东旭准时归队,参加隔离备勤。
“艺儒今天奶吃得少,有点哭闹。”
“上午睡了一大觉,感觉好点了。”
“今天我去送的拉拉裤,吃奶量也上升了。”
“女儿能出院啦!”
“......”
就这样,妻子每天与张东旭通电话,告诉他女儿的情况,让张东旭稍微安心一些。
张东旭先后参加了第一批、第六批和第十批次封闭执勤,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他说:“这里需要我,这是责任也是使命,若说遗憾,那就是错过了女儿在保温箱中的这段日子,她太小了,真不忍心。”
2
错过了对母亲最后的孝道
“哥,咱妈走了,你请假回来,送咱妈最后一程吧”
突如其来的噩耗,让正在封闭执勤的入监集训监区民警佟海涛泣不成声。
佟海涛,52岁,14年党龄,22年警龄,是扎根在一线的一名老民警。年春节前夕,78岁的母亲疾病缠身,身体每况愈下,健康一直处于“预警”状态,因此他与同事提前串了班,打算大年初二值完班后,就开车赶到吉林市的妹妹家看望母亲,与家人过一个团圆年。然而疫情突然来袭,监狱吹响了战疫“集结号”,身为一名老党员,佟海涛更懂得非常时期这份责任的分量。带着对家人的歉意,他跟妹妹说明了情况,默默坚守在抗疫一线。执勤期间,佟海涛每天都电话询问母亲的病情,电话那头也都传来“放心吧,不要担心”的声音,或许,“不用担心”这四个字是对他来说是最好的消息。
封闭执勤的14天里,他每天认真做好监舍消毒、服刑人员体温监测、执勤台坐岗、深监巡查等工作,同时也时刻盼望着早日结束封闭执勤,第一时间赶到吉林看望母亲。
因疫情蔓延迅速,全省交通停运,14天后监狱换防时,家在外地的民警一时归队受阻,不能及时返回监狱,因此,需要部分民警留下来继续参加第二批次封闭执勤。
在电话中,佟海涛得知母亲的精神状态还不错,就决定继续留下来执行第二批封闭执勤任务,然后再去吉林。然而,这一次的留下,成为他终生的遗憾,母亲最终也没能等到他回来......再次执勤的第5天,七台河下起了鹅毛大雪,下午15时,他接到妹妹打来的电话,哭诉着母亲离世的消息。
此时,在监狱封闭执勤的监狱长穆连波、副监狱长黄福玉立刻给佟海涛批了休假,并联系协调相关部门帮助他尽快赶往吉林处理母亲后事。心急如焚的佟海涛恨不得马上飞到吉林,为母亲再尽最后一次孝。只是,当时黑龙江省疫情严重,全国各省市严控疫情严重地区人员进入,佟海涛最终也没能赶到吉林,没能送母亲最后一程......
母亲离世,自己却不在身边,这样的遗憾着实让佟海涛心痛。“有些事情错过了真的无法弥补,作为一个儿子,我没能做到对母亲最后的孝道。“佟海涛哽咽地说,“可是生活还得继续,家里的事已经让我后悔不已,我不能再让自己在工作上后悔了。”在休息调整了半个月后,佟海涛又回到了单位,参加了第三批封闭执勤,用扎实的工作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
一次疫情,带来生离死别的残酷,也让战斗在一线的守护者面临取舍。在一个个七尺男儿的眼泪里,我们看到一个家庭的万般深情;在他们一次次奔波与牵挂下,我们看到了人民警察的勇敢担当。我们记得,你眼中的痛,更会记得,你无悔的心。
撰稿
张广伟
原标题:《那些眼中的痛,那颗无悔的心》